Sp. Pl. 1:116. 1753.
一年生草本,高0.2-1m。茎直立,多分枝,枝四棱柱形,棱上有狭翅,除节上被微柔毛外,其余无毛,疏生腺点。叶对生或3-4叶轮生;叶柄长0.2-1cm,与叶片的两面均无毛;叶片草质,菱状卵形、卵状长圆形、菱状披针形至倒披针形,长0.5-4cm,宽0.2-1.5cm,通常枝上部叶渐变小,基部渐狭或楔形,下延至叶柄呈翅状,边缘基部全缘,以上有锯齿状或缺刻状牙齿,稀近全缘,先端急尖或钝,无毛,下面具腺点,侧脉每边3-5条。花1-3生于叶腋或两叶柄间;花梗纤细,长0.3-1cm,无毛;花萼长2-2.5mm,裂片4,卵状长圆形,花期长1.5-2mm,果期增至2-2.5mm,先端钝或急尖,仅边缘具缘毛,其余无毛,疏生腺点;花冠白至淡紫色,长2-3mm,直径约4mm,花冠筒短,长约0.5mm,喉部密生白色长柔毛,裂片4,宽长圆形,长1.5-2.5mm,无毛,边缘啮蚀状,先端圆钝;雄蕊4,长约3mm,伸出花冠筒之外,花药椭圆形,基部箭形;子房球形,无毛,花柱丝状,长于子房,长约1.5mm,柱头截形至2浅裂。蒴果球形,直径2-3mm,室间与室背均开裂,中轴胎座宿存。种子多数,倒卵球形至椭圆体形,长约0.3mm,具网状突起。花期:2-12月。果期:2-12月。
产地:南澳(张寿洲等 2622)、马峦山(张寿洲等 4931)、仙湖植物园(李沛琼等 89053),深圳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旷野、林缘、水边、田边或山坡,海拔25-450m。
分布:原产美洲热带,现广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我国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和云南均有归化。
用途:全株可药用,民间用作皮肤消炎和祛痒。